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戰艦薩摩 (2)

上一篇 戰艦薩摩 (1)<>下一篇 戰艦薩摩 (3)

設計

1930年代後半,美國與日本的關係急速惡化,美國國會於1938年5月17日通過《第二次文森法案》展開了建造新型戰艦與航空母艦的計畫;因應如此局勢,日本海軍於昭和14年(1939年)訂立《第四次海軍軍備擴充計劃》(マル4),其中計畫建造兩艘大和型戰艦:「110號艦」與「111號艦」,用作取代艦齡不久即將達30年的金剛級戰艦「霧島」與「榛名」的地位。這兩艘新艦還會改善比較早開工、興建中的「大和」與「武藏」的缺點,為性能更佳的戰艦。

儘管如此,屬於大和型戰艦的110號艦、111號艦並非如金剛型般的高速戰艦,實際上能否接替霧島、榛名巡洋戰艦的任務受到了廣泛的質疑:

在日本海軍的決戰計劃中,在主力艦隊間的艦隊決戰前夜,將由重巡洋艦戰隊和水雷戰隊組成的夜戰部隊對敵主力艦隊進行雷擊戰。考慮到以重巡洋艦(甲型巡洋艦)要突破敵警戒部隊的防禦存在困難,海軍遂計劃以金剛型戰艦支援夜戰部隊。然而金剛型戰艦已是25年艦齡的老艦,需要提前計劃替代艦隻。由此,除了大和型之外海軍還需要一款火力與金剛型匹敵的新型高速戰艦。

此型艦因為是超過重巡洋艦(甲型巡洋艦)的巡洋艦,該計畫就被稱為超甲型巡洋艦計畫。

超甲巡

該級艦為作為總計80艘以上的大型夜戰部隊的指揮艦,需要擁有完善的指揮設施安置司令部人員和優異的通信能力,且為了與美國海軍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對抗而採用了50倍口徑310mm的主炮;並被要求能防禦在20,000m~30,000m距離上310mm炮彈的攻擊以及800kg炸彈的俯衝轟炸,其中參考了大和型戰艦的設計,側舷裝甲呈傾斜,最大厚度達到195mm;艦橋構造與大和型戰艦相似,舵的配置上也同大和型一樣,大型主舵與小型副舵各一,串聯安裝。

於是除了110號艦、111號艦之外,海軍打算在マル4計畫裡再追加建造超甲巡1艘,接替高速的金剛型戰艦。

然而這個念頭馬上又遭到了挑戰,超甲型尚在概念階段不說,其主砲只是以試製乙砲的代號進行試製,尚未實際製造出來;而一戰的經驗證明擁有大口徑砲與高速的戰巡,經常都會隨戰艦與敵方戰艦交火。超甲巡儘管有巡洋艦等級的高速,戰艦級的噸位卻僅有金剛型的火力與防禦,自然難以面對美國舊式與新型戰艦的砲火。結果為了更高的火力與裝甲,艦政本部最後決定在マル4計畫中先建造另一款新型戰艦。此一戰艦需具備長門相等的火力與裝甲,同時又擁有金剛型的高航速,即後來的薩摩型。

薩摩型的設計受到超甲巡的概念影響。而超甲巡計畫後來演化出B65型超甲巡,並在マル5計畫預定建造2艘。但變更為改マル5計畫時遭到刪除,超甲巡的計畫也就終止了。

A-140 F

マル4計畫中最後決定建造新型高速戰艦1艘,暫定名稱為112號艦。

112號艦的設計除了受到超甲巡的影響之外,原本像超甲巡那樣作為夜戰大型艦隊的指揮艦的想法被排除,而純粹做為火力與裝甲兼備的高速戰艦設計。其主體部分是由大和型設計案A-140中的F案(1935年7月的J0、J1、J2到8月的J3、F)重新演化而來,並參考了實際建造中的大和跟武藏改進,從外觀上粗略的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大和型戰艦。

建造

開工

112號艦建造預算為1億1500萬日元(當時幣值),於橫須賀海軍工廠的5號船塢建造。5號船塢是戰艦陸奧的誕生地,陸奧完工後再於大正13年(1924年)完成延長工程,是全長達320米的大型乾塢。1939年8月28日舉行開工典禮:出於保密,開工儀式不得找外頭正職的神主,因此請非本業但具神主資格的鷹架組組長.大須賀種次來主持。

大和和武藏在預算編列時被稱呼為「1號艦」、「2號艦」,於是110號艦信濃、111號艦也有著「3號艦」、「4號艦」的非正式名稱;112號艦便接續其後稱為5號艦,造船工人之間則將112號艦簡稱為「112」。

橫須賀海軍設施5號船塢(現代攝影)
橫須賀海軍設施5號船塢(現代攝影)

上一篇 戰艦薩摩 (1)<>下一篇 戰艦薩摩 (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